江南时报讯 夏木阴阴,蝉鸣声声,相城区黄桥街道三角咀家园社区青少年暑托班的教室里却飘散着阵阵清冽的木香,30名孩子化身“小小鲁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工艺术创作之旅。
工具初体验:在安全探索中叩响匠艺之门
孩子们首次触摸专业木工工具,在杨老师的示范下学习安全操作规范。预切割的松木鱼形组件经过砂纸打磨,棱角变得温润光滑。孩子们屏息凝神,将鱼头、鱼身、鱼尾精准拼接,螺丝刀在稚嫩的手中稳稳旋转,木榫咬合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尽管动作略显生涩,但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木料的纹理走向,每一次敲击都饱含对创造的敬畏。
色彩赋灵性:童心绘就斑斓海底梦
基础拼装完成后,开始了安全上色环节,有的孩子将鱼身染成晚霞般的橙红,鱼鳍点缀星芒似的金粉;有的孩子以青蓝为底,勾画波浪纹路,仿若鱼儿游弋于碧海。杨丽丽老师穿行其间,轻声鼓励。孩子们伏案涂抹,时而蹙眉斟酌配色,时而雀跃展示成果,木工与美术的融合让创意恣意流淌。
作品见成长:方寸之间藏天地
课程尾声的“小鱼博览会”上,30件作品整齐陈列:昂首摆尾的锦鲤、圆鼓鼓的河豚、缀满鳞片的热带鱼……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杨老师感慨道:“从畏怯地拿起工具到自信地展示作品,孩子们在方寸木料中找到了掌控感和创造力。”更令人动容的是背后的教育深意——有孩子为拼接错位苦思解决之法,有孩子主动协助同伴固定木件,协作精神与抗挫能力悄然萌芽。
这场木香弥漫的创意之旅,不仅让传统工匠精神在童心中扎根,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诠释了暑托服务的温度与深度。孩子们带回家的不只木鱼玩具,更有一份对动手创造的热爱,以及“小鲁班”式的自信与智慧。 李明
广升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