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旦大学与阿迪达斯赞助合作仪式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举行。120岁的“老校”与75岁的“老牌”握手,双方将就校园运动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和体育文化建设展开深入交流,全方位推动校园体育、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后者还为复旦大学排球、武术、游泳、射击、女足等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专业装备支持。这次签约用时虽然短暂,但其背后的叙事却关系到校园体育的根基,也关系到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关键阶段。
2020年,上海市发布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根据纲要,到2025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这些具体指标的实现,需要城市在基层特别是校园体育领域进行深度布局。
复旦大学无疑是校园体育生态的典范。过去五年间,复旦大学男子排球队两次获得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与此同时,复旦的高水平运动队在训练设施和科研平台方面也日趋完善。“以体育人,以体育德”不仅是复旦的传统,更是上海城市体育“三级赛事体系”在高校落地的真实写照。
阿迪达斯此次选择复旦作为合作伙伴,并非简单的赞助行为,而是其“在中国,为中国”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2024年,该运动品牌在中国的营收创下近三年新高,品牌已逐渐形成“本地设计、本地制造、本地服务”的闭环商业模式,在商业利益与公益事业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
事实上,体育品牌与中国顶尖高校的深度合作正在加速。今年2月,阿迪达斯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三年合作框架协议,聚焦体育科技与运动人才的培养。如今复旦的加入,进一步体现出国际品牌逐步构建起“精英科研—校园竞赛—城市互动”统一的价值链。
除了本次签约,阿迪达斯还在全国高校推广“中国大学生路跑联赛”(CURA)。复旦大学从2023年开始参与此赛事的日常跑步活动,逐渐将跑步塑造成校园文化。当校园跑道上的灯光点亮夜晚,也同时提升了上海城市体育的“经常运动人口”比例。
体育与城市发展在上海一直并非口号,而是实际行动的结合。浦东川沙体育场的改扩建、徐汇滨江体育风景线建设,以及每年吸引近20万人次参赛的上海学生运动会,都在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实现。然而,企业与高校的联动,让这一目标有了更多实现路径的可能性。
在签约仪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强调要“共建体育文化高地”,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则表示将“把全球资源带入校园”。双方的目标一致,即通过这种合作让体育不仅是竞技活动,更是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文化。此次签约仪式当天,中国女排主攻手李盈莹也受邀来到复旦大学,与学生运动员互动交流,并分享了自己正在康复训练中的心路历程。“作为运动员,我们会经常面临伤病的困扰,但保持积极心态、坚持训练与恢复尤为重要,”李盈莹表示,“我很高兴看到企业与高校携手合作,这种模式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运动资源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与价值。”
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不仅需要高端国际赛事的吸引力,也需要来自校园与社区的基础支撑。从这一视角来看,此次复旦大学与国际运动品牌的合作不仅仅是一场品牌推广,而是探索城市体育治理与高校教育协作模式的新起点。当商业能尊重教育本质,高校能开放优质资源,上海的体育城市建设才真正步入良性循环。
广升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